权威的高校科技资讯平台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忘记密码?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请发送邮件到gxkj@cernet.com请求重置密码,并在邮件中附上真实联系方式。

从“22+25”到“24+5”,高校成果转化基地有哪些新变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 沈春蕾

  8月4日,教育部科技司公示了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结果,拟认定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等5个地方政府和北京大学等24个高校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19年2月,教育部科技司发布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认定依托清华大学等22个中央所属高校的基地、首都师范大学等25个地方高校的基地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以下简称高校成果转化基地)。

  时隔1年半,第二批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即告出炉。相比首批认定的高校成果转化基地,此次认定有哪些新变化?

  新面孔并不“新”

  最明显的变化是,第二批高校成果转化基地拟入选高校总量较首批少了将近一半,还新增了5个依托地方政府的基地。

  2018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认定基础条件的要求是,科技创新基础好、成果转化需求强烈、高校成果转化工作特色鲜明、转化协同成效显著的地方和高校,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及重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

  相关知情人士向《中国科学报》分析道:“教育部和其他部委所属高校,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大约四五十个。地方高校需要通过省教育厅推荐申报,而且第二批高校成果转化基地的申报,一个省只能推荐一个高校。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拟认定高校数量的减少。”

  5家政府基地新面孔,其实并不“新”。《暂行办法》在认定条件里提过两类基地:一类是以地方为基本依托单位的基地,一类是以高校为基本依托单位的基地。

  据相关知情人士称,首批基地申报的时候,只有一个地方政府申报,还不符合基本条件;第二批申报的地方政府不仅数量增多,且满足申报条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学研处处长李虎告诉《中国科学报》:“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多个链条,大多需要政府的深度参与,尤其是政策链,直接出自政府。因此,将地方政府纳入基地范围非常有必要。”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陈巍也表示:“5个地方政府基地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对高新科技产业发展需求强烈,地区内高校和科技企业资源丰富,有望通过这些基地发挥作用,探索政府促进高校成果转化的新思维和新模式。”

  期待形成化学反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主任吴长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在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跨越需要多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来突破转化‘能垒’。”

  吴长征认为,正如一些化学反应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一样,高校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入市场,就好像是一场特殊的化学反应,必须达到特定的能量才能取得突破。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也是薄弱点。“高校的科学研究门槛较高,如能顺利转化,往往能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吴长征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增强各方信任度、提升转化效率的关键。

  李虎认为:“高校在制度规则的明确性、工作体系的完整性和科技成果供给的成熟度等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先前可借鉴推广的典型模式还不够多,加上专职化、专业化的缺乏,导致高校成果转化率和转化水平整体不高,校际之间差异也很大。”

  高校如何才能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李虎期待基地的认定可以促进相关高校以基地建设为目标和标准,切实提升转移转化能力,积极破解机制障碍,整合校内外资源,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

  一直以来,技术服务业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薄弱环节。

  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从去年到今年,教育部主导的基地认定带来了新变化,不仅解决了高校的科研导向问题,让科研人员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同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加速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吴长征说,基地认定将加大跨领域复合型、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从而催生出许多跨领域的专业方向以及跨学科学分互换、互认等灵活培养机制。同时,基地认定加大了产业界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更有利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可推广的经验分享

  《暂行办法》明确要求,每个基地在先行先试基础上,总结提炼1~2个可供复制推广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典型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比如,江苏大学与江苏省技术交易市场合作成立江苏省首批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形成了100多人规模、专兼职结合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技术经理人采取坐诊、巡诊、会诊的“三诊模式”开展校地、校企科技服务及成果转移转化。

  此次入选的高校成果转化基地也提供了一些可供分享的新经验。

  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建立了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由其统一协调、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工作, 并与新型研发机构(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大控股等多部门协作,针对成果成熟度分级分类高效运营知识产权,提高成果转化基地管理运营能力。

  吴长征透露,基地将培养兼具科技、管理、法律、财务和市场等知识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复合型人才,形成成果协同、人才协同运营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据了解,复旦大学采用双基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向地方的转移转化。目前,复旦大学拥有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等分布在地方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也是复旦大学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则构建了以浙江区域产业集群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服务网络,先后成立了10家地方产业研究院、30个技术转移分中心和213个不同层级的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并支持校内科研人员创办了上百家学科型公司。

  “对高校而言,基地认定有利于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建立密切联系,不仅让更多的学术研究课题来源于产业界的真实需求,还让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避免科技资源浪费。”李虎说,“未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项目在规模和数量上会有进一步提高,这对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是一个长期和良性的正向影响。”

  《中国科学报》 (2020-08-14 第3版 转发转化)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标志事件/人物

+

成就展示

+

高校数量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最新最热高校资讯

高校科研最新成果

高校科研人才交流

高校科技进展

Copyright©2018-2022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