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院士: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重点在于提升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能力
原标题: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和转化水平
■专家解读高校专利新政策
日前,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意见》深刻把握了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发展现状和目标定位,并对制约未来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重点突出,措施精准,抓住了要害和关键,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一是目标定位精准。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必须承担起更多责任。近年来,我国在高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系列束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陈规被打破,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但是,在外部政策束缚放松之后,高校自身专利质量不高和转化能力不足又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突出因素。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运用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
二是政策措施精准。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涉及众多方面的问题,《意见》抓住高校专利质量不高和转化运用能力不足这两大痛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集中发力,重点突破。在管理体系方面,《意见》要求将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将知识产权贯穿于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在专利申请方面,《意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并明确尽职免责机制,从源头上遏制非正常专利申请。
三是保障机制精准。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真正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转化能力,离不开切实的保障措施。《意见》就机构、队伍和经费等方面的工作保障机制进行了专门规定,鼓励高校建设将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一体化管理运营的专业机构,通过培养、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打造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拨款、使用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等途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基金,形成转化收益用于促进转化的良好循环。
四是考核评价精准。考核评价标准是“指挥棒”,政策能否真正落地,考核评价是关键。在单位考核评价方面,《意见》提出将专利转化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作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以及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不单纯考核专利数量,更加突出转化应用。在科研人员考核层面,《意见》要求,在科研人员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岗位聘任、项目结题、人才评价等政策中,坚决杜绝简单以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为考核内容,加大专利转化运用绩效的权重。
(作者薛其坤,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