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下的高校力量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所失去的,总是以社会的巨大进步为补偿。但这个补偿不会从天而降,从“一带一路”到“中国创造”再到本次“科技战疫”,每一项大国重器的背后都有这样一群高校人员为国家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高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尽最大努力打赢疫情阻击战。
北京大学:独立接管重症病区,对患者进行分层分类个体化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院长、书记亲自挂帅出征,先后派出三批134名医护专家驰援武汉,独立接管重症病区,建立专家指导组与医疗护理组双层运行模式,医疗、护理和感染防控多管齐下,针对重症患者病情进行分层分类个体化管理,在重症新冠肺炎救治领域,以高效率、高水准走出一条新路。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多学科合作,构建“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
1月25日开始,临床医学院及清华大学三家附属医院联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电子系、精仪系、机械系、航院、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材料学院、公共安全研究院等理工科专家,设立新冠肺炎应急攻关项目10项。团队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以清华速度紧急研发出集成居民个人自测评估、社区疫情智能防控、智能分诊、智能诊断、远程多学科协同诊疗、无线生命体征监测、隔离病房巡诊机器人等8项智能技术新产品为一体的“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
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文(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85号)向全国推荐应用清华研发的疫情智能防控系统。这些创新技术产品已成功部署应用到雷神山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天佑医院以及95家隔离区。
科研团队在雷神山医院调研(图片来源:清华新闻网)
武汉大学:“火线”鏖战 生死竞速
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大学附属医院作为战疫主力军,不仅是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同时接管了雷神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支援金银潭医院ICU危重症患者救治,此外还负责多家疫情定点医院的支援与指导工作,协助湖北省各地市州疫情防控巡察工作。其中,武大中南医院收治病床5400余张,是武汉最大规模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同时也是武汉市唯一“1+3”模式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此外,武汉大学附属医院还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将探索出的新疗法纳入诊疗方案:用ECMO(人工心肺仪)设备救治重症患者;在病床边“徒手”为患者成功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人工智能技术检出新冠肺炎CT影像病变平均只需1.33秒;自主研发的医疗机器人“小珈”勇闯雷神山……在抗击疫情一线,每支医护团队都不断创新、全力施治,依靠过硬医术和过人胆识,不断把一个个未知的问号拉直。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海交大:开足马力,将新冠病毒检测时间缩短至5分钟
为积极响应科技部“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工作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崔大祥教授攻关团队利用多年层析芯片的技术积累,自主开发出抗击新冠病毒的重要武器--纳米金或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新型冠病毒(COVID-19)急速检测卡。此项产品操作方法简捷易行,只需采指尖血滴入试剂盒,即可随时随地完成检测任务;检测后,只需5至10分钟即可获得新冠病毒的感染结果。
新冠病毒(COVID-19)急速检测卡 (图片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研究团队与附属瑞金医院则共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AI机器人--小白。“小白”就是“医生替身”,医生可通过手机软件指挥在隔离病房“上班”的“小白”,替代医生进入隔离区查房,节约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响应效率。
医生指挥“小白”作业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微信公众号)
复旦大学:让AI加入战“疫”!
酸检测准确率不高?CT影像靠人工鉴别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面对新冠疫情诊断的现实需求,由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牵头,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放射科,正式启动了2019-nCoV肺炎影像学AI智能辅助诊断相关研究工作。该研究旨在通过AI智能算法实现2019-nCoV肺炎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影像分类识别及病灶检测,帮助临床进行更高效的诊断。目前取得的应用数据显示,对新冠肺炎类型诊断的假阴性在7%左右(核酸检测假阴性高达30%-50%)。2月21日,辅助诊断设备入驻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正在调试安装,将很快投入临床实战检验。
CT影像和算法模型检测后的可视化结果(演示区域存在病灶)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官网
电子科大:以人工智能赋能疫情防控
过去,肺部曾经是超声的盲区;而现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肺部超声备受重视。但由于培训不足等原因,一线医生在使用超声检查肺部的时候往往不熟悉超声图像特征,不容易快速判断。
为此,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吴哲教授团队紧急研发了有针对性的人工智能超声图像识别技术,并与成都优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算法集成到微型超声设备上,让病患无须离开病床就可以接受检查。在肺脏模式下,胸膜线和肺泡间质综合征所造成的特殊信号(术语叫做“B线”)都会被自动识别,自动高亮显示,护士都可以进行操作。目前,该技术正在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超声医学中心试用。
图片来源:电子科大官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大数据管理为湖北郧阳战“疫”提供智力支持
随着疫情的扩大,湖北省各市州均成为重灾区。在接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求助电话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青年教师何亚文团队立刻投入到新冠肺炎的战斗中。
2017年初以来,何亚文团队一直通过扶贫办为当地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团队仅用两天时间便完成疫情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建立疫情数据库,制作出“郧阳疫情”APP和“郧阳疫情专题地图”,对全区疫情数据动态变化进行监控、展示与分析。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APP
在科技抗疫的过程中,各个高校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开展多项技术难题攻关,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助力“中国力量”走向世界,帮助各国共度时艰。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