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高校科技资讯平台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忘记密码?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请发送邮件到gxkj@cernet.com请求重置密码,并在邮件中附上真实联系方式。

投资200亿、瞄准国家实验室,苏州干了件“大事”!

来源:

科学网

  投资200亿元,60位院士专家齐聚,苏州干了件“大事”!6月30日傍晚,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以下简称“姑苏实验室”)成立大会在苏州举行。

  刚刚揭牌,姑苏实验室便被授予“江苏省实验室”。其立足于材料科学领域,目标是瞄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峰。

  无独有偶。投资总经费约120亿元、同样立志于打造“国家级材料实验室”的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于2018年4月成立。

  两者在目标定位、核心研究领域有何不同?在我国17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还有谁正在建设或布局国家级实验室?《中国科学报》对此进行了梳理。

  200亿,大手笔,要干啥?

  《中国科学报》了解到,姑苏实验室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500亩,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可谓“大手笔”。

  实验室还藏着“勃勃雄心”,瞄准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具体来说,它将立足长三角经济区,以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江苏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为“三大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材料、生命健康材料、能源环境材料,实现源头创新与产业发展并举。

  那么,苏州为何要斥巨资、高水准打造姑苏实验室?

  一方面,作为国内排名领先的制造业大市,苏州对高端材料需求旺盛。其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4%,规模以上新材料制造业在全省占比达20%。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许多关键材料仍被国外垄断,材料生产偏向于中低端、低附加值产品,资源损耗较严重。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表示,建设姑苏实验室,就是要发挥重大创新平台的作用,攻克技术难关、补齐发展短板,实现苏州从“制造驱动创新”向“创新驱动制造”的积极进取型转型。

  在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看来,苏州本身财力雄厚,产业全面。而材料科学是融合多学科的领域,做好了,对推动基础研究的多学科发展十分有利。

  在此背景下,姑苏实验室应运而生。

  均立志于打造“国家级材料实验室”,两者有何不同?

  无独有偶。同样着眼于材料科学、将打造国家实验室作为目标,位于珠三角经济区的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2018年4月成立。

  两个均立志于打造“国家级材料实验室”的实验室在经济投入、发展定位和核心研究领域究竟有何不同?

  《中国科学报》进行了梳理。


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启动时间2020年2月正式启动筹建2018年4月启动
总体规划与预算★总投资200亿元,占地500亩。 ★到2030年,骨干人员规模达到3000名以上 ★涌现出一批标志性的原创成果,力争跻身世界一流材料实验室行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科技创新策源地。★总规划1200亩,总预算120亿元。 ★建成后人员规模约6600人,固定人员2200人,研究生2200人、博士后等流动人员约2200人。 ★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目标定位建设国家实验室,打造科技创新高峰 ★要成为引人聚才的“新高地”; ★要成为协同创新的“新标杆”; ★要成为产业生态的“新支点”打造国家实验室 ★布局有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板块、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 ★将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
核心研究领域★要聚焦电子信息材料,深入对接龙头企业,重点研究自主可控的集成芯片,实现进口替代和超越; ★聚焦生命健康材料,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中国药谷”; ★聚焦能源环境材料,致力材料循环再生、提效降排等研究,实现新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结构转型。以材料科学为核心,面向生命、能源、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持续关注国内外相关科学前沿和最新动态,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创新思想和成果源泉;
学术领头人中科院院士郑有炓担任实验室战略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恩哥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原副院长)担任实验室理事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出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科院物理所汪卫华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共建单位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国科大、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开展有产业应用前景的基础前沿研究。与腾讯、中天科技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签约,共同推进产业联合项目研发。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由东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

  据了解,成立两年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承担国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在《自然》等一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40余篇,已受理专利74件;引进18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成立10家产业化公司,并且整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同属材料领域,同样旨在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大手笔打造的姑苏实验室将取得哪些成绩?值得期待。

  9个“万亿俱乐部城市”竞相布局国家级实验室

  《中国科学报》梳理发现,截至2019年,GDP“万亿俱乐部城市”增至17个。其中,建设或布局国家级实验室的城市达到9个。

17个“万亿俱乐部城市”

城市GDP (亿元)人均GDP (元)常住人口 (万人)
★上海381551573002428
★北京353711640002154
★广州236291564271531
深圳269272030001291
★成都170131033861658
★杭州153731524651036
★苏州193001802051071
天津14104903001561
★武汉162231464001121
重庆23606758283124
★南京14030165681850
无锡11852179848659
宁波11985143157854
★青岛11741124282950
郑州115901131391035
长沙11574137786840
佛山10751131752816

(标注★号的为建设或布局国家级实验室的城市)

  以下为其中6家实验室的介绍:

  上海张江实验室,2017年9月成立,中科院和上海市联合打造,目标是建成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家实验室。目前在开展光子科学大科学设施群及相关基础研究、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两大重点方向攻关研究、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方向——类脑智能研究。 

  北京空间科学实验室,2019年12月揭牌,是在怀柔科学城落地的首个新型研发机构。它依托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建设,目标是对标国家实验室,争取率先建成世界空间科学的主要枢纽、中国空间科学的人才高地,支撑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

  安徽合肥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筹),2017年启动建设,是安徽科技创新方面的“一号工程”。着力突破推动以量子信息为主导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形成量子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浙江之江实验室,2017年9月成立,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办,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发展目标。聚焦网络信息技术前沿,以未来网络计算和系统、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智能制造技术为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南京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2018年8月启动,以东南大学、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和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团队为核心力量,面向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力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重大示范应用,目标是争创国家实验室。

  广东省更是自2017年起建设3批共10家省实验室,单个实验室占地1000亩、3000名科研人员、首期投入50亿元的“标配”引起广泛关注。

  创新驱动,科技先行。未来还将有哪些城市大手笔打造或布局国家级实验室?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pN0FtiGr7UgkJAtuCnO-8g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56987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标志事件/人物

+

成就展示

+

高校数量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最新最热高校资讯

高校科研最新成果

高校科研人才交流

高校科技进展

Copyright©2018-2022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