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高校科技资讯平台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忘记密码?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请发送邮件到gxkj@cernet.com请求重置密码,并在邮件中附上真实联系方式。

云大:7000万年前正孵卵的窃蛋龙化石与现代鸟类孵蛋姿态一致

来源:

云南大学新闻网

  近日,云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一项题为《An oviraptorid preserved atop an embryo-bearing egg clutch sheds light on the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non-avialan theropod dinosaurs》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报道了发现于我国江西赣州晚白垩世(7000万年前)地层中的窃蛋龙化石,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保存有成体、胚胎和蛋窝的窃蛋龙孵卵姿势的化石。该窃蛋龙身长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个蛋,呈上下三环排列;保存了窃蛋龙成体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势外,更为重要的是蛋巢内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它们为认识窃蛋龙孵卵行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证据。

  图1. 保存有成体、胚胎和蛋窝的窃蛋龙孵卵姿势的化石

  窃蛋龙类属于兽脚类恐龙,生活在距今1.25亿年到6600万年前。过去虽然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戈壁地区曾发现伏在蛋巢上的窃蛋龙个体,但由于蛋巢里缺乏胚胎化石的保存,使得有关窃蛋龙孵卵行为的假说长期以来存有争议。另外两种较为常见的假说:1)过去的发现中,与成年个体一起保存的蛋巢内所含蛋的数目并不固定,变化很大(从6到22),因此推测这是正在产卵的窃蛋龙被埋藏;2)认为窃蛋龙像鳄鱼等爬行动物一样,把蛋掩埋在沙土和树叶枯草之下,是利用太阳的温度进行孵化。窃蛋龙伏在蛋巢上,只是一种护蛋行为。本次研究中发现的成年个体窃蛋龙前肢向后向下张开、覆盖在蛋巢之上,后肢折叠在身体之下,身体位于蛋巢中心,这与现代鸟类的孵蛋姿态一致;更为重要的是,本次研究发现的蛋巢内含有正在发育的胚胎;这些综合证据首次有效地证实了窃蛋龙孵卵行为的假说。

  异步孵化是现生晚成鸟类常见的繁殖特点,雏鸟在不同的时间孵出、间隔几天甚至十几天。本次研究中由于部分蛋壳破碎、暴露出7个胚胎,这些胚胎明显处于不同的骨骼发育阶段。另外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同一层蛋的孵化温度不同,也支持窃蛋龙幼雏是在不同时间孵出。由此可见,窃蛋龙类已经具有现生鸟类异步孵化的特征。

  图 2. 正在孵卵的窃蛋龙复原图

  综合以上,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窃蛋龙类具有孵卵行为,并且已经具备了异步孵化这种现生鸟类里较为进步的孵化方式。改变了过去认为的窃蛋龙的生殖方式是处于恐龙到鸟类的过渡类型,恐龙的生殖方式远比之前所认为的更为复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演化方式。

  本研究得到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联合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cNYZ7SZmRPkUp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标志事件/人物

+

成就展示

+

高校数量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最新最热高校资讯

高校科研最新成果

高校科研人才交流

高校科技进展

Copyright©2018-2022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