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科信司〔2021〕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2021年3月9日 附件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和网信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深入实施高校科技创新“转学风、提质量”和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攻坚行动为重点,求突破、建高峰、强基础、重服务,全面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党对高校科技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1.持续加强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高校科技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正确方向,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和网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2.深入推进组织建设。巩固拓展“百年行动”建设成果,深化“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通互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业务工作。以党建带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青年干部学习导师制,建好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领导领学、集中研学、个人自学”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积极营造担当作为、团结向上的奋进文化,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做好节日节点、日常业务工作廉政提醒,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整治“四风”,引导全司党员干部在业务工作中践行一线规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涵养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团结奋进、严格自律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加强统筹谋划,建设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4.系统谋划高校科技创新。制定新时代高校科技行动指南,印发《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高等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新时代高校科技创新思路方针、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为“十四五”高校科技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聚焦打造国内一流思想库和智囊团的总目标,推动教育部科技智库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教育部科技委高水平智库作用,谋划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格局。 5.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启动实施顶尖学科建设计划,组织高校锚定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关键领域,以补齐当前基础理论弱项和技术创新短板,锻造未来20-30年能够形成制胜能力的创新长板为目标,通过强化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实体化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在高校打造一批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目标、有长期稳定的大团队、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有国家战略任务、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6.完善和优化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争取在高校新增一批国家级创新基地,组织高校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工作,并争取新增布局;组织高校新建若干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台站等条件保障类平台。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完善教育部平台布局,围绕国家急需、重大战略、新兴交叉领域,建设布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 三、立足自主创新,加强高校创新策源能力 7.进一步强化高校基础研究。继续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围绕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加快前沿科学中心的布局和建设。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在数学、物理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启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组织高校稳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建任务,围绕设施组建研究中心,并积极争取承担“十四五”新项目。组织高校积极承担量子科学、脑科学等新启动的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8.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五五行动”,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引导高校转变科研组织模式,着力汇聚高水平人才,组建攻关团队,力争在更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练就更多独门绝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组织优势高校围绕产业链梳理“卡脖子”问题,联合龙头企业提出攻关建议并主动“揭榜挂帅”承担攻关任务,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 9.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入推进新冠疫情科技攻关,完成在研攻关任务,布局一批种质创新、病原微生物等长期跟踪研究项目。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高校服务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进“四点一线一面”区域高校科技平台建设布局,服务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 10.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校专利质量,指导高校完善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加快探索职务发明披露制度和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建设,总结推广一批高校成果转化典型经验。指导试点高校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 11.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加强高校国际科技合作顶层设计,提升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完善高校全球创新合作网络。组织高校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高校牵头组织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推进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2.推进高校科技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进《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深化落实,破除唯数量、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不良倾向,引导评价工作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推动高校科研人员回归学术初心。优化完善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的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研究制定推进高校科技期刊建设指导文件。 13.加强创新生态建设。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讲好高校科技报国故事,建设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水到渠成的创新文化。完善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持续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三落实、三公开”。 14.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推进高校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抓好绿色通道和扩大自主权两个试点改革,充分尊重科研规律,引导高校科技管理战线作风转变,着力打造高校科技管理队伍的新风貌新气象,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治理和制度执行能力。推进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稳定支持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 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 15.加强教育信息化谋篇布局。发布《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系统布局未来5-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过去1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面向“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部署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 16.指导和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以互联网为动能,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破解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17.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抢抓国家布局新基建的重大机遇,明确教育新基建的概念与内涵,谋划和提出“十四五”教育新基建体系构建的思路举措,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包括技术、硬件、软件等在内的一套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支持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18.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启动教育专网建设,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教育大资源建设与应用,深化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持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和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试点开展信息化支持下的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三个课堂”应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师生信息素养。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通用业务服务平台应用,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多方协同监管,持续引导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修订并印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办法,完成教科网专家组换届。 六、做好安全保障,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19.加强高校科技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科技安全工作文件,督促高校从压实科技保密责任、加强科技信息保护、防范对外交流风险等方面优化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保障科技安全。继续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深入推进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加强高校生物安全管理,积极推进高校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规范信息管理,防范生物安全风险。 20.增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做好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强化教科网的网络安全监测能力,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通报机制,加强对新形态在线教育的安全监测,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升数据安全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习,提高重大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