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高校科技资讯平台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忘记密码?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请发送邮件到gxkj@cernet.com请求重置密码,并在邮件中附上真实联系方式。

社会资本如何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解决社会资本助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细绳子”问题,可望助力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技术要素市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死亡谷”与“细绳子”

  如何突破横亘于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阻碍,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很多高教界人士经常思考的问题。

  从高校的科技成果到客户手上使用的产品,并不仅仅是高校一家主体能全部完成的。国际上,通常把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分为创意、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共性技术攻关、小试、中试、工程化应用、产业化前期以及实际生产(量产)等9个步骤。高教界常常用一个通俗化的表述,可以将其比喻成一场4×100米接力赛。其中,高校比较擅长创意和基础研究,这是接力赛的第一棒。作为第二棒的应用技术研究、共性技术攻关、小试也是高校常常开展的工作。但接下来,这一成果就应该从高校输出去,进行真实条件下的中试、工程化应用、产业化前期,这是接力赛的第三棒。而企业所负责的工业化生产则是最后一棒。

  高校有一个好的创新想法,在经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建模仿真等一系列前期研究工作后,可能会搭建出一套原理台架或研制出一台原理样机,但此时高校面临的资源状况可以形容为“政府等公共财政资金一般不再继续投入,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已经结题没经费再投入、企业家等社会资本不敢冒险投入,于是原理台架或者样机在实验室里束之高阁”,资源投入进入“谷底”,这个谷底学术界称为成果转化的“死亡谷”。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大量成果目前一般只能到达样机阶段;或者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大量成果想进入商业化阶段,却由于不能被市场或消费者接受而无法走出“商业化阶段”。究其原因,高教界普遍认为,科技成果转化讲了很多年,但越到科研一线就越会发现,“粗绳子”已经不多了,“细绳子”还大量存在,要统筹研究政策予以综合解决。这其中也包括了要解决“如何更好发挥社会资本助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间具体的“细绳子”问题。

  树立全要素设计、全周期服务的长期思维

  经济发展需要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的互动并相互作用,其中技术要素是这个“互动场”中的核心与活力之源。技术要素市场已成为配置创新资源、发现创新价值、激励创新主体的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要素市场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在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关键性独立作用的科学知识、技术经验和信息等是“技术要素”,是核心。只有不断完善政策体制机制,创新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实现学校科研专家、创业者与优秀社会资本更为顺畅的对接,才能不断释放出科技成果转化潜力。

  在科技成果转化第三棒中,高校对于与市场的对接并不擅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社会资本要考虑市场风险问题,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承受力,而且市面上很多产业基金普遍存在“赚快钱”倾向,投资科技成果转化早中期项目的动力不足。此时政府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从以往关注单一项目财务收益和退出方式的短期思维转变成全要素设计、全周期服务的长期思维。

  一是通过支持专注早期阶段的母基金,带动形成关注高校成果的硬科技天使基金集群,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出资;二是鼓励设立超长周期的“常青基金”,敢于在种子期即进行投资,鼓励创新主体开展硬科技、深科技的长周期持续创新,从而解决“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不足问题;三是允许政府资金和高校资金阶段性让利退出,形成资金的快速循环,扩大整体的支持覆盖面。

  以市场化激励引导社会资本与高校精准对接

  投资者和企业家与高校科学家往往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期望、信息资源和表达方式,如何解决双方精准对接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是要解决社会资本与高校语言沟通与信任机制问题。社会资本的“资本”语言和产业语言与高校学术语言有鸿沟,高校教师由于对资本市场的专业化知识掌握不足,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协议、对赌条款、退出要求等具有较强约束的条款理解不透,未完全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关系。

  二是要解决社会资本与高校教师精准对接的问题,社会资本常常通过某个技术领域的搜索进得了高校大门,进不了具体技术领域所在学院或研究所的小门,或者大门、小门都走对了,精准对接的教师团队却找错了,带来对接匹配效率不高的问题。

  三是要按市场规律激发社会化科技中介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建立白名单机制。目前我国社会化科技中介数量正在快速上升,这些技术转移专员从事技术转移的“科技中介”服务,但社会化科技中介对高校院所技术成果推荐和撮合的积极性并不高,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化分配和白名单机制。

  四是要解决好高校技术集成化的问题。高校教师的科技成果单一核心技术比较常见,但对社会资本来说,成立公司开发新产品,核心技术只是众多要素之一。举个形象的比喻,高校教师的科技成果像一块生猪肉,要吃到首先要做熟,市场要吃的不只是这一个菜,还应有别的配菜,客户才会买单,因此将高校众多的单一核心技术加以集成化也是科技成果转化制胜的关键问题。

  抓好中试环节,鼓励企业在高校设立专业化实验室

  中试环节在整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承上启下”和完善方案的关键作用,但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的科技成果非常缺乏中间试验、样品试制,中试环节重视不够。

  首先,解决好中试基地的建设问题。从上海的调研情况来看,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成果拥有的主体很难独立有力量和资源做起中试基地,社会资本介入建设是最好的策略,中试基地一旦建成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成果可以依托其开展后续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跨越“死亡谷”,顺利往产业化方向迈进。

  其次,要鼓励企业在高校设立专业化实验室,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可借鉴以色列的高校实验室做法,以色列的很多科研成果是由企业资金去扶持,考察其商业化能到达什么程度后再针对这个项目去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因此,鼓励企业跟大学合作设立专业化实验室,由企业根据所掌握市场信息来确定实验室专业化方向,针对授权、转让、股权等多种合作形式确立学校、教师和企业的收益分配机制,有利于降低教师科研费用,方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发挥高校的优势专业的价值。

  明晰角色和分工,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在高校与产业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建立起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可加速提升转化的成功率。

  一是要以市场化方式解决高校教师和产业方在合作中的角色和分工问题。高校教师往往无法身兼数职处理好公司的运营,为了解决教师精力不足且对于市场的了解不足和冒险精神缺乏等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产业方共同明确教师技术负责人的身份,而产业运营团队负责在《公司法》的范畴里做好科技成果市场化,双方角色清晰后,可以使技术真正走向市场走向产品。

  二是要解决高校教师和产业方的风险共担机制的问题。目前,高校和产业双方合作中产生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和环境风险一般都是由企业家在承担,需要产业方集合大量资源投入加速科研成果更新转化,所以在认定教师作为“科学家”的科研贡献的同时,也要同比例考察产业方的贡献,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和产业方通过协商和沟通明确与风险共担机制相匹配的利益分配机制,承认各方贡献,设定各方合理的股份。

  通过解决社会资本助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细绳子”问题,可望助力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技术要素市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长三角地区引导社会资本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标志事件/人物

+

成就展示

+

高校数量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最新最热高校资讯

高校科研最新成果

高校科研人才交流

高校科技进展

Copyright©2018-2024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