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高校科技资讯平台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忘记密码?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请发送邮件到gxkj@cernet.com请求重置密码,并在邮件中附上真实联系方式。

永不熄灭的明灯!同济“林药师”用一生向世界证明中医用药的科学性!

来源:

同济大学

中药的疗效,

数千年来被实践广泛证明,

但一直难以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林志芬教授团队独辟蹊径,

从环境化学角度提出了

中医用药科学性的新观点,

并将中医传统的“阴阳理论”

成功引入到

“毒物兴奋效应”理论中,

证明了两者一致性。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药理学进展》

近日发表了

这项研究的最新成果。

20.jpg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理论,是近年来在环境化学领域深受关注的一种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抑制作用越大,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呈现经典的S型。“毒物兴奋效应”理论认为:虽然高浓度化合物对生物体发挥毒性抑制作用,但低浓度化合物却反而对生物生长存在促进作用,“剂量-效应”曲线呈现J型。

21.jpg

  今年2月因病去世的林志芬教授,15年来带领科研团队对“毒物兴奋效应”理论进行了持续研究,在化合物联合毒性、预测方法与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中药的用药本质上是低浓度化学品的混合作用,也可以依据“毒物兴奋效应”理论,确证中医用药的科学性。

22.jpg

  中医治疗不仅重视“治”,更重视“调”,通过“调”加强“治”。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提出中药毒性理论。从理论上来说,中药“以毒攻毒”就是利用“毒物兴奋效应”中药物高浓度的毒性作用,消除或抑制病灶;在“调”的过程中,就是通过“毒物兴奋效应”中药物低浓度的刺激作用,提高身体各项机能,达到免疫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与“毒物兴奋效应”理论的关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支持下,林志芬教授团队与美国麻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合作,首次将中医传统的“阴阳理论”引入到对化学品评价的“毒物兴奋效应”剂量效应分析中。

  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品的“毒物兴奋效应”剂量效应曲线,存在“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平衡、阴阳转化”的变化规律,具有“对立统一”的制约因素,证明了“阴阳理论”与“毒物兴奋效应”剂量效应的一致性,表明了中医传统理论在环境毒理学和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业内专家表示,这一创新性的研究,对未来我国中医用药的标准化、中药的现代化都能起到推动作用。一旦中医用药从“君臣佐使”的传统观念,走向更为科学的“毒物兴奋效应”理论指导,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中药的用药剂量可以更科学、更精准。

23.jpg

林志芬教授致力向世界证明

中医用药的科学性!

她用有限的生命做了很多的事,

感谢林老师的奋斗拼搏,

她的一生给广大师生

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财富,

她坚持的科学理念

将是团队继续努力的方向!

林老师虽然走了,

但她美丽的音容

却永远留在同济人的心中!

让我们一起向林老师致敬!

24.jpg

  林志芬,生前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因病于2020年2月27日1时25分逝世,享年47岁。

  林志芬教授自2009年起任职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主要从事化合物联合毒性和低浓度hormesis的预测方法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创建了混合物联合毒性QSAR预测模型的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简便精确的从急性联合毒性推求慢性联合毒性的预测模型理论框架,为慢性联合毒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根据Hormesis规律和机理,从化学品角度重新审视了中药用药的问题,提出了Hormesis可能是解密“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钥匙的新观点。相关成果发表在领域顶尖学术期刊,并得到近80家国家级权威媒体和知名媒体的报道以及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连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以及其他国家、省部级和地方科研项目等共30余项。

  林志芬教授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学术工作严谨认真、硕果累累,教书育人兢兢业业、桃李芬芳。她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待人诚恳,深得学生及同行、同事的敬重。环境科学系的同事们至今仍清晰记得林老师来学院之初,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撰写基金申请书的情景。作为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2010级本科班的班主任,她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工作,带领学生获得了先进班集体等一系列荣誉。林志芬教授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成绩斐然,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获得教育部全国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所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ES&T等专业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整理来源:新华社、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标志事件/人物

+

成就展示

+

高校数量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最新最热高校资讯

高校科研最新成果

高校科研人才交流

高校科技进展

Copyright©2018-2022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