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高校科技资讯平台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忘记密码?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这里是提示文字
请发送邮件到gxkj@cernet.com请求重置密码,并在邮件中附上真实联系方式。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委员:构筑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旋转门”,加快卓越工程师培养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世界新形态,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工程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2024年全国两会上,工程人才培养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委员认为,为进一步加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应加快完善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性文件与措施,构建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双向流动的“旋转门”制度,并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卓越工程师作为工程技术的主要创新者和实践者,是应对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的战略需要,是服务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2022年2月,中组部牵头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2022年9月,教育部设立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单位;相关高校不断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然而,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约束。”龙腾表示。

  一是切实有效的政策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无法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企业参与培养的直接动力不足;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和就业等存在不确定性,学生参与专项培养积极性不高;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配套体系支撑不够,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政策保障。

  二是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大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多以理论研究为主,较少从事创新性产品研发、尚无深度的工程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难以满足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企业导师虽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但对人才培养规律不甚了解,教育培养能力尚需提升。

  三是卓越工程师培养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尚未完全建立。工程教育与职业资格间的衔接与互认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手段。而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工程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制度,在职业准入条件、培训内容、评估标准及与学位授予标准的关系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职业资格所需内容未能有效融入课程和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

  针对上述困难和约束,龙腾提出,一要完善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性文件与措施,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教育培养、发展规划、财政金融、引人用人、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从知识产权归属、技术转移、企业税收等方面构建多元协同的校企合作政策体系,调动地方政府、学校和企业的联动育人积极性;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卓越工程师培养。二要构建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双向流动的“旋转门”制度,吸引具有重大技术攻关能力和工程技术研究能力的企业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完善育人机制;搭建校内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的工程实践平台,深入产业一线理解工程需求、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等。从职称评定、工作量认定、绩效考核等方面完善相应措施,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导师双向流动。

  “此外,还应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抓手,由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共同牵头,产业部门协同推进,引入行业(学会)资源,构建学位授予标准和资格认证标准的统一框架及评价参照体系,完善工程教育与职业资格的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龙腾表示。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标志事件/人物

+

成就展示

+

高校数量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最新最热高校资讯

高校科研最新成果

高校科研人才交流

高校科技进展

Copyright©2018-2024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